2017.03.24

【拜梁皇寶懺,開啟心的光明4】蔡精賢  學慈悲,隨處結好緣

拜梁皇寶懺,開啟心的光明(4)

蔡精賢  學慈悲,隨處結好緣

 

▲蔡精賢菩薩(右一)連續十一年參加梁皇寶懺法會,學習佛法的慈悲精神。

"每個人看到我,都說我改變太多,

其實就是十幾年下來,將拜梁皇寶懺學到的佛法,

一點一滴落實在生活中。"

2005年,法鼓山第一次在臺中舉辦梁皇寶懺法會。為了給朋友「捧場」,蔡精賢菩薩來到臺中分院。「第一年來,只拜了一炷香。」當時的他,不曉得什麼是拜佛,懺文念到哪兒也不清楚,在壇場內還一直冒冷汗,全身溼透。

隔年,朋友又來邀約,這回拜了一天半,但情況和頭年一樣:滿身汗、跪不下、跟不上。凡事追根究柢的他,想著:到底是什麼原因?回想大家虔敬拜佛、用齋吃素,自己回去卻大魚大肉,會不會和慈悲道場的精神不相應?

第三年再來,由於同修洪月淑的阿公往生,他希望將拜懺功德迴向阿公,便和同修一塊兒吃素。說也奇怪,這回冷汗不冒了,跪得住也拜得下,懺文也跟得上了。這份法喜,在他心裡種下一顆修學慈悲的種子。

接下來每一年,他都歡喜來拜梁皇寶懺,而且法會前十多天便開始吃素。為了全心拜懺,還跟朋友、客戶說自己要出國。沒想到,第四年法會第一天,才剛踏進寺院,就碰上許多位認識的人。

「你不是出國了嗎?」大家不約而同問。

「是呀,我來佛國。」他直率回答。

精賢菩薩沒打妄語,在他內心,來到寶雲寺就像出離了滾滾紅塵,進入了佛國淨土。每年法會期間,他就像個在外打拚的遊子,拖著疲憊的身心,回到心靈的家。

 

▲每年梁皇寶懺法會期間,蔡精賢菩薩都會回寶雲寺這個心靈的家。

"法師、師兄姊待我們如同家人,

讓我有回家的感覺,這份感受很深,

所以我一年一年回來。"

多年下來,自稱「不讀書」的他,對《梁皇寶懺》經文慢慢由淺入深,愈拜愈有體會。顯果報、出地獄、解怨釋結……「來拜梁皇寶懺,就是學因果、學慈悲,了解因緣果報,與人結好緣。」

精賢菩薩長年在商場上打滾,原先凡事計較,不吃虧。過去,陌生人車停門口,便起瞋心,現在會換個角度想:「或許是人家有需要吧!」以前心直口快、常罵人,現在會緩下心來,不再口出惡言。無形中,許多事也有了轉變,「這些年,賺錢被倒的機會愈來愈少,借錢不還的幾乎沒有。」如果不是他以善解包容的心,轉好念、結好緣,不好的因緣又怎會遠離呢?

六、七年前,他下定決心吃素。想到學佛五戒,第一條就是「不殺生戒」,如果自己拜懺法喜充滿,回去後卻吃葷,光第一條戒都做不到,那麼多念幾遍經、多拜幾次懺,又有什麼意義?「拜到、學到,也要做到啊!」

學到做到,他不只自己吃素,也動手做素食料理,到處與人分享。去年底水陸法會網路共修期間,他在寶雲寺大寮掌廚五天;今年除夕也和香積義工攜手,一起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圍爐餐;甚至還到社區講課,向民眾推廣簡單又美味的健康素食。

「吃素是善待自己,從健康出發。再來是慈悲,不跟眾生結惡緣。」他努力將拜懺學到的慈悲精神,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如說修行,也希望能帶動別人善待自己,善待所有眾生。

 

▲去年(2016)水陸法會網路共修期間,蔡精賢菩薩(左)在寶雲寺大寮掌廚,做素食供養大眾。

"佛法真的很好,

可以帶給人有希望、有意義的人生。"

每年清明期間,精賢菩薩將事情排開,專心來拜梁皇寶懺,也帶動全家人一起走進寶雲寺。「平日工作量多、壓力大,拜懺正是放鬆的時候。」同修洪月淑第一次來拜懺,就拜得法喜充滿,「來拜懺,更是為了回報父母恩。」月淑菩薩說,父母和公婆的恩情難報,祈願以拜懺共修的方式迴向親人,「我也用這樣的報恩觀念,引導女兒來拜懺。」

而平日生意忙,重要節日都沒能祭祀先人,精賢菩薩上香邀請歷代祖先,每年清明和中元時節,一同到寶雲寺聽經聞法。於是,每年的梁皇寶懺法會、中元地藏法會,成了蔡家慎終追遠、感恩報恩的例行傳統。

"因為拜梁皇寶懺,孩子了解因緣果報,

懂得孝親報恩、尊師重道。

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,比做什麼還有用。"

這陣子,他跟孩子提起,今年4月1日梁皇寶懺法會就要到了,「兒子一聽,馬上說要來拜懺,『喬』出時間來。」迎接即將到來的法會,看來精賢菩薩一家人已安排好,準備好好來一趟淨化身心的佛國之旅了。

◎文:陳玫娟

◎圖:寶雲寺攝影組